安徽宿州开启场村合作造林新模式
近日,安徽宿州印发场村合作造林方案,以“国有+集体”方式试点“一场带多村”国土绿化新模式,计划于秋末冬初在市属国有林场周边村域栽植薄壳山核桃7600棵,预计可扩延农田防护林带40公里。
此轮试点造林,将由省级示范国有林场、国有场圃融合试点单位宿州市夹沟国有林场牵头,利用林业场圃人、技、苗等多项优势,捡拾起农村庄头、村边、沟旁、路肩零碎的未耕、未用、未被重视的边角地,单行栽植兼具生态防护、木材储备、经果培育、森林景观等多重功能的乡村林带,有效解决困扰平原农区绿化“地从哪来,树由谁栽”的难题。
此轮试点造林,将严格执行科学绿化理念、造林技术规程和杨树更新行动要求,使用性状稳定、表现优良、效益突出、群众欢迎的薄壳山核桃实生苗,栽植完成后用协议约定林权归属和经营收益,明晰权、责、利,实现“树定根、人定心”,以材果“双用”换取林农增收、林企育材“双赢”,有效解决“栽什么树,谁来管护”的难题。
据统计,2024年以来,该市已连续两年实施农田防护林网扩带提质增速行动,厚植生态“家底”,新增农田防护林网600余公里,平原森林质量得以提升,生态网络体系得以完善。借力农田林网建设,国有林场、保障性苗圃、林木良种基地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场圃改革得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