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部署落实】市林业局2025年第二季度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一)植绿添美,国土绿化再增新色
一是组织开展2024年整市推进农田林网项目市级验收工作。全市新建和完善林网358.7公里,其中新建187.8公里、完善提升170.9公里,均超额完成省级下达任务。从建设成果看,灵璧县林网管护确权到位,建立责权利统一、务实有效的管护机制,林网建设成效好、栽植标准高;萧县杜楼镇充分发挥护林员作用,加强栽管农田林网培训和后期管护,林木成活率、保存率均达90%以上。二是有序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召开全市古树名木保护专题培训会,开展埇桥区夹沟镇一级濒危古树银杏救治修复工作,赴泗县、灵璧县、埇桥区等地开展古树巡护。各县区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埇桥区组织全区县、镇、村级林长开展古树巡查工作,开展《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学习宣传;萧县积极推进龙城镇黄桥社区文体广场南一级古树保护修复工作;泗县、灵璧县邀请专家现场为衰弱古树“会诊”;萧县和灵璧县将古树名木保护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用于古树日常养护和修复,保护成效较好。三是指导各县区开展栎檀栌等珍贵乡土树种苗木雨季造林栽植试验,目前全市三县(萧县、砀山县、泗县)一区两场已完成13个试验点的栽植。
(二)深化改革,各级林长抗责上肩
二季度,宿州市持续推进林长制改革,印发《宿州市2025年林长制改革工作要点》,为全年林长制改革工作指明方向。市级总林长、市长任东带头开展巡林调研,带动各级林长巡林13159人次、25224.88公里,有效推动林长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及时调整市级林长和“三联系”责任区域,确保市级林长履职顺畅。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指导萧县制定并开展集体林地延包试点工作,完成全市集体林经营情况数据核对和林权数据整合汇交情况统计,持续激发林业发展内生动力。砀山县副总林长刘建推动解决崖沙燕保护难题;萧县县级总林长帮助推动萧县林业低空经济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县级林长刘圣军主持召开涉林违法问题整改推进会,推进林业问题解决;埇桥区区级副总林长蒋雪梅主持召开埇桥区绿色智能家居产业集群建设工作调度会;灵璧县召开县级林长会议,会同县河长办优化设置县级林长巡林巡河区域,组织各级林长和护林员对全县27株古树开展日常巡护;泗县县级林长牵头开展破坏湿地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加强域内湿地保护。
(三)打早打小,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二季度,全市林业部门不断强化森林防火责任建设,有序开展美国白蛾的监测和防控。一是联合多部门检查督导,强化重点时段火源治理,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林草行业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评定标准》。二是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和防火意识,确保林业行业安全。三是根据全市林木资源分布状况与我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优化监测普查网格分布。在全市范围内设立25个虫情监测调查点,设置126个诱捕(灯)器,安排专人对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进行监测和诱捕工作。四是完成美国白蛾第一代幼虫普查工作,经统计,共发生面积9.11万亩,其中砀山县0.46万亩、萧县1.2万亩、埇桥区1.7万亩、灵璧县4.5万亩、泗县1.2万亩、市直0.05万亩。均为轻度发生,低虫口分布面积18.16万亩。五是有序推进第一代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实施防治作业面积44.11万亩,其中飞防25万亩(砀山县10万亩,泗县15万亩),其他地面综合防治19.11万亩。
(四)多措并举,加强林业资源管护
一是严格贯彻林地占补平衡管理制度。完成新增林地储备库核定845.784公顷,现全市林地储备总量达2651.0958公顷,有效保障建设项目用林需求。二是系统推进生态公益林布局优化。完成省级公益林空间布局调整及数据库更新工作,调整后全市国家级公益林面积7.74万亩,省级公益林面积11.63万亩,为编制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提供数据支撑。三是科学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规划。按照全省总体规划部署,将1.13万亩天然林修复任务精准分解至市夹沟国有林场及萧县国有林场实施。完成“十五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为后续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四是提升自然保护地管理水平。召开湿地保护联席工作会议,专题推进湿地公园生态环保问题。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印发《宿州市2025年生态保护红线暨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监督管理工作方案》,严肃查处涉及自然保护地突出生态环境违法违规问题,提高全市自然保护地规范化建设水平。五是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等部门开展“清风”行动、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及收容救护问题全面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持续推进“鸟类保护专项行动”。
(五)聚焦兴业,绿金产业再上台阶
一是科学统计林业总产值。二季度,全市林业总产值累计达到325.66亿元,同比增幅3.67%。其中灵璧县36.94亿元,同比增幅5.69%;萧县45.33亿元,同比增幅4.21%;泗县51.21亿元,同比增幅3.92%;埇桥区104.42亿元,同比增幅3.83%;砀山县87.72亿元,同比增幅2.24%;市直0.039亿元,同比增幅1.3%。二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二季度,全市林下经济面积发展至52.39万亩,林产值达到7.99亿元,其中砀山县22.76万亩,产值5.04亿元;埇桥区21.15万亩,产值1.27亿元;萧县4.83万亩,产值1.05亿元;泗县2.76万亩,产值0.28亿元;灵璧县0.89万亩,产值0.35亿元。三是扎实推进林业“双招双引”。全市已录入全省林业“双招双引”涉林项目信息22个,投资额达28.58亿元。其中埇桥区10个,投资额11.95亿元;砀山县3个,投资额6.1亿元;萧县3个,投资额4.4亿元;灵璧县3个,投资额3.63亿元;泗县3个,投资额2.5亿元。
(六)夯实根基,科技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科技特派员服务管理。二季度,全市省级林业科技特派员共开展科技服务256次,服务涉林主体241户,培训农民749人次,发放林业科普资料901份,较一季度分别增长34%、19.3%、21.2%。二是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多举措推动林业科技宣传与服务下沉。砀山县开展“不飞絮杨树大径材精准高效培育技术推广示范”培训,覆盖全市林农大户。萧县邀请林业专家组成技术服务团队,深入萧县皇藏峪、黄河故道等重点林区进行现场指导。灵璧县深入林企开展送科技服务活动,共举办林业科技服务20场次。泗县在活动周期间免费开放湿地公园和科普基地,平均每天参观人数300人次。三是强化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开展全市林业行政执法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全面提升执法办案人员专业素养。组织开展2025年全市林业行政执法资格认证考试,共有8人通过。开展全市林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专题调研,摸清执法力量底数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下一步理顺基层执法机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