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旅游

楚风汉韵心归宿 果海粮仓绿漫州

——聚焦宿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发布日期:2019-10-24 10:33 来源:宿州市林业局 阅读次数: 字号:[ 大 ] [ 中 ] [ 小 ]


平畴沃野,林茂粮丰。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全面秉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宗旨,安徽省宿州市继成功晋级国家园林城市后,又从2016年开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坚持一手抓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大地植绿,一手抓生态科普和创森宣传教育心中播绿,在宿州大地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兴林播绿工程。

强化领导 高位推动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增进生态福祉,宿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皖北平原市率先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并将其纳入“十六城同创”,同研究、同部署、同调度、同推进。成立“十六城同创”总指挥部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项指挥部,主要负责同志任总指挥长,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分管负责同志任专项指挥部指挥长,定期召开创森工作协调会、现场办公会等。市政府每年召开由各成员单位和县区参加的创森工作会议,安排任务,压实责任。设立创森指挥部办公室,抽调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和市林业局主要负责同志每年都坚持参加全国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汇报进度,学习经验,并赴其他国家森林城市考察学习。各县区也成立创森指挥部,设立办公室,层层推动工作落实落细。在关键时间节点,市创森指挥部、市人大、市政协组成督查组、调研组,深入各县区、园区督查指导。加强组织领导,全市“一盘棋”工作,推进了森林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科学布局 规划带动

充分发挥宿州在区位、资源、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优势,委托有关公司及专家团队编制《安徽宿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5-2025)》。2016年4月通过专家评审,并公布实施。《总体规划》在分析本地资源、生态现状、指标差距、绿化潜力等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宿州城市森林建设方向,确立“楚风汉韵心归宿,果海粮仓绿漫州”的建设理念,提出“一核、一心、两翼、三网、四极、多点”的建设布局。全市上下围绕《总体规划》,科学分工,主动担当,明确创森时间表、路线图,一张蓝图绘到底,实现了蓝图落地、规划落实。

突出重点 工程推动

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盯紧创森指标,依托城区森林建设工程、骨干道路水岸森林长廊工程、镇村与农田林网建设工程、荒山绿化攻坚工程、特色林业产业建设工程、森林保护与质量提升工程、森林生态文化与生态旅游工程等七大类工程,实施了京沪高铁森林长廊、中心城区大外环森林圈、泗许高速森林长廊、宿州大道森林长廊、新汴河森林长廊、宿州植物公园等70多项市级造林工程和100多项县级造林工程。完成皇藏峪、大方寺、黄河故道、石龙湖、沱河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绿化管理提升。相继实施美国白蛾飞机联防联治、主要道路两侧可视范围石质荒山绿化、城市饮用水水源涵养林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

多方投入 财政撬动

创森期间,市财政对确定的市级重点工程城区段流转土地造林的,补助40%,每年补助森林面积10.12万亩,补助期限8-10年,县区财政补贴40%,造林企业和大户仅承担20%。各县区对确定的县级重点造林工程造林用地流转费用,分别给予40%-80%的补助。中心城区和县城内及城郊建设公共森林斑块的,由财政全额投资。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对造林绿化工程予以奖补。萧县使用财政资金,除对县城内凤山高标准绿化提升外,还对京台高速沿线可视范围石质荒山实施工程造林。该县2018年还投入0.75亿元绿化提升87个自然村。埇桥区成功晋级全国绿化模范县区。泗县按照“百果园、花世界、绿泗州”的目标,正在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砀山县对146个行政村(其中60个为贫困村)各投资10万元绿化村道。2016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投入造林、营林、护林资金达47.2亿元以上,撬动社会资金84.8亿元以上用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强化科普 宣传发动

先后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理念主题词征集、摄影作品大赛、书画作品征集、形象标识(LOGO)设计、森林科普嘉年华、树叶粘贴画比赛、森林旗袍文化节、青年志愿服务创森、歌咏比赛、征文大赛、“绿水青山看宿州”主题演讲大赛等系列活动。在《国土绿化》杂志、中国绿色时报、宿州广播电视台、拂晓报等媒体,开辟创森专栏专版,并开通“宿州林业”微信公众号及创森专区。市林业局、团委、妇联、教育、工会及社会团体举办创森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广场、进企业等科普活动60余场。组织机关干部、学生、亲子家庭参加多场公益植树活动。在主城区开设14场森林科普小课堂、10场社区森林科普手工节,覆盖主城区所有小学和重点社区。宿州乡土树种名录、古树名木、创森书画作品集、摄影作品集、主题征文集、森林科普影集等编辑成册。高标准制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形象宣传片和成果申报片。编发创森简报181期,发送动态信息460余条,在各类媒体发稿190余篇,发放宣传手册和彩页3.6万余份。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宣传和科普活动,进一步提升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和满意率。

3年创森,宿州市敞大志襟怀,秉决战信念,实现前所未有的巨变:

城乡森林网络体系更加完善。坚持林路相依、林水相依、林湖相依、林田相依,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实现“三网联延”,森林网络体系全部贯通。城镇森林绿岛分布更趋合理。坚持林城相依、林镇相依、林村相依、林居相依,持续开展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创建,建成50个省级森林城镇、263个省级森林村庄,绿化提升650多个行政村。中心城区绿核效应更显突出。中心城区按照“一环、两心、三带、四园、多点”的布局,不断扩大公共绿地面积,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完整绿地系统。公共绿地生态功能更具特色。在中心城区和县城近郊,新建和完善一大批森林斑块。在东郊新建2200亩宿州植物公园和一期1200亩森林野生动物园、北郊新建1万余亩沈圩苗木基地和濉河十里桃花带及780亩新北沱河森林景观长廊、南郊市经开区新增森林斑块20余处面积2.1万亩等。2016年以来,全市参与义务植树1504万人次,植树4913万株,建设义务植树基地396处。

3年来,全市新增造林75.5万亩以上,其中成片造林54.9万亩、农田林网和“四旁”植树折合20.6万亩,年均新增成片造林占市域面积的0.75%,全市林木绿化率提高到35.77%,城区绿化覆盖率增加到45.8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15.34平方米。林长制改革全面推深做实,机制体系更加完善,任务体系更加精准,责任体系更加明晰。

如今的宿州市,森林长廊纵横交会、农田林网阡陌铺展、城镇绿岛星罗棋布、宜居乡村苍翠葱郁的国土绿化新格局已初步形成。